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华北平原潜水碘离子(I-)含量分布图

发布时间:2015-07-13

 

 

碘迁移能力较强,它在地下水中的富集作用与 F - 、 Cl - 有所不同 , 在表生带一般不易富集形成矿物,多以痕量分散于岩石和土壤中,故含碘矿物在自然界分布极少。根据碘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与生物和有机质有关。有机质吸附碘的能力较强,因此富含有机质的介质中,地下水的碘含量较高。含水介质和地下水中碘通常以有机质络合物的形式存在。这种络合物在还原环境中,溶解性增强,吸附性减弱,从而使大量的碘溶解于水中而富集。

地下水碘的迁移富集主要与含水介质的有机质含量、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地下水所处的氧化还原环境、地下水的酸碱度有密切的关系。

华北平原北部的北京平原、冀东平原(沿海地区除外)、河南平原以及华北平原西部的河北山前平原地下水中碘含量小于 0.1 mg/L ,达到 I 类水标准;河北平原中部的衡水、任丘、沧州、南宫周边地区,山东省以及天津市地下水中碘含量普遍高于 0.1 mg/L ,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 IV 类水质,天津市部分地区及交界处河北廊坊的部分地区为 V 类水质,地下水中碘含量超标。所有监测点中地下水含碘的最大值为 4 mg/L ,出现在天津市。华北平原潜水中碘含量总的分部趋势是由山前平原含量明显低于中部及滨海平原区,地表径流条件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山前平原由于岩层透水性好,地形起伏较大,地下水直接接受降雨补给,径流条件良好,这时地下水中的碘含量相对较高,而在中部平原地下水,岩性以粘土、细砂为主,透水性较差,加之地势平缓地下水径流缓慢,蒸发作用强烈,这时地下水中碘含量的相对较低。

过量摄入碘危害人体健康,无论是一次大剂量摄入还是长期持续性摄入较高剂量的碘,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每天摄入碘超过 1000 μg/d 时,就可能引起甲状腺形态改变或功能损伤。碘过多对机体损伤主要还是表现为甲状腺机能损伤,最常见的是高碘性甲状腺肿。碘过多还可引起高碘甲亢、高碘甲低、高碘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癌等多种临床表现。此外,人体还可能因为碘过多而产生急、慢性中毒、智力损伤等。

此外,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当机体摄入碘不足时,就会限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由于血液循环中甲状腺素水平降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腺体代偿性组织增生,导致甲状腺肿大,即缺碘甲状腺肿。因此,缺碘环境也危害人体健康,往往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

人体摄入的碘元素主要来源于饮水和食物,一般饮水中的碘比食物中的碘易被人体吸收。地下水是饮水的重要水源,地下水中碘含量过高或过低都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研究地下水中碘元素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 ,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华北平原潜水碘离子(I-)含量分布图.rar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