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6-01-15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北部,地形比较平缓,浅层地下水埋藏浅、开启性好,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因此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降水与蒸发,动态类型多为波动型(见图 1 )。

 

图 1 白垩系北部浅层水年变幅等值线图( 2004 年)

1. 变幅等值线( m ); 2. 白垩系边界; 3. 分水岭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监测网通过多年建设,目前有自动监测井 90 余眼。白垩系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是:

( 1 )浅层地下水在雨季接受补给,水位普遍上升,旱季蒸发作用强烈,水位一般下降;由于暴雨是主要补给方式,因此水位曲线多有陡升陡降的变化特点。

( 2 )年内水位动态曲线多呈不规则单峰单谷或双峰双谷形态;每年低水位期出现于 3 ~ 4 月份,高水位期出现于 8 ~ 9 月份;最高水期与最大降水月份基本是同一个月份。

( 3 )浅层地下水位年内变幅小于 2m ,一般在 0.50 ~ 1.50m 间。东北部桃力庙海子一带水位年变幅较大,在 1.0 ~ 1.5m 间,西北部桌子山东麓、西南部苟池 - 北大池一带变幅在 0.7 ~ 1.1m 间,无定河以北到浩通查干淖以南区域及都思兔河中上游一带,变幅一般小于 0.70m 。

  (4) 年际间由于丰、枯年型变化,水位在随丰、枯季节变化的同时,也存在着上升或下降的趋势性年际变化。

本信息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完成的《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成果报告》编制而成。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