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服务 > 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支撑
土壤中 H + 部分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构成有效性酸度。部分为土壤胶体所吸附,构成潜在性酸度。潜在性酸度大于有效性酸度,当有效性酸度减少时,潜在性酸度就会为之补充,保持一定的酸碱平衡。
土壤中 H + 的来源主要有 ① 由碳酸的离解而成 CO 2 溶于水,形成 CO 3 2- ,然后,碳酸离解产生 H + ; ② 由土壤中游离的有机酸离解而成; ③ 由土壤中的铝硅酸盐矿物水解而成这些土壤主要为无机酸性土壤,如红壤和砖红壤等; ④ 由 Ca 、 Mg 的代换作用而产生的 H + 。
土壤 pH 值通常在 3 ~ 11 之间,可分为 7 级。强酸性土 (pH=3 ~ 4) ,酸性土 (4 ~ 5) ,弱酸性土 (5 ~ 6.5) ,中性土 (6.5 ~ 7) ,弱碱性土 (7 ~ 8) ,碱性土 (8 ~ 10) ,强碱性土 (>10) 。
土壤 pH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气候土壤带的特征。土壤 pH 值还能影响元素的价态和迁移能力。
研究区表层土壤 pH 平均值为 8.20 ,属碱性土壤环境。北京市房山和大兴区、沿渤海的大部分地区、河北省大名、河南省新乡以东地区可达 8.57 以上,为研究区高值环境,分布比较分散,规模较大,强度较高,梯度和浓集中心明显;大部分地区表层土壤 pH 在 7.85 ~ 8.31 之间。 pH 高值区深层土壤除研究区北部小范围 pH 较低外,其他地区基本在 pH8.41 ~ 8.44 之间,未见异常出现。表层深层对比,显示表层土壤酸性有增强的趋势,酸化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