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服务 > 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支撑
氮在土壤及地下水系统循环中,经过一系列的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等迁移转化过程,主要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地下水中。其中最主要的过程是硝化作用:土壤中的有机氮转化为 NH 4 + 进入包气带,经黏土矿物的固化和土壤颗粒的吸附等作用后,其余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硝化作用转化为 NO 2 - 、 NO 3 - ,而 NO 2 - 不稳定,也被氧化成 NO 3 - 进入地下水中。对于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一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目前地下水 NO 3 -N 的污染已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重要的环境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下水 NO 3 -N 含量大于 5 mg/L 的 III 类及 III 类以上水多分布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大中型城市,如北京、天津、石家庄、邢台、邯郸、新乡和东营等地,其中天津较为严重,达到 Ⅵ 类水标准,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主要来源为城市生活污水。此外,衡水、黄骅、无棣、沾化地区也发生较大面积的 NO 3 -N 污染,除了生活污水外,农耕肥料也是一个主要的污染源。地下水中 NO 3 -N 含量最大值为 199 mg/L ,出现在河北衡水南部故城,最小值为 0.011 mg/L ,出现在河北三河。总体来看,华北平原各个省市潜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NO 3 -N 污染,其中天津、河北污染较为严重,山东次之,河南相对较轻。
饮用水中硝酸盐浓度的增加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当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达到 90~140 mg/L 时,就能导致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症,俗称蓝婴病;当人体摄取过量硝酸盐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当血液中高铁血红素的含量达 70% 时,即导致窒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