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初心不忘 净水长流 ——湖南省地下水监测工作纪略

来源: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作者:成 旭 黄树春 王 丹 李海兵 发布时间:2019-09-03
  八月,正是湖南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郴州市嘉禾县石桥镇石塘村,一块空旷的田野中心,一排身影忙碌不停。
  抽水、取样、检测、分析、记录、装样,一系列操作得心应手。
  他们是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正在野外进行地下水监测数据采集以及水质取样。正午烈日当头,地面温度直逼40℃。骄阳透过草帽,皮肤晒得黝黑,汗水浸湿衣衫,衣服印出盐痕。刺眼的阳光下,监测井上一行“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站”的字样格外醒目。
  石塘村地下水监测井点,是湖南省306个监测井点之一。正值丰水期,他们已经坚守在野外一个多月。野外环境虽然艰苦,但他们对工作的要求却一丝不苟:检测97项水质指标,水质水样严格把控,确保样品能代表含水层的水质,储存温度控制在4℃以下;修复监测井指示标牌、修理井盖,保障监测站点的稳定运行……这就是地下水监测工作者的一天,风雨无阻,周而复始。“在外面暴晒一整天,再苦再累,傍晚喝上一口自己监测过的地下放心水,清爽舒服!”和大家聊天时,总能充分感受到他们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
  初心不忘,净水长流。从最初的水位、水温、水质常规项目的监测,到如今全面融入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湖南省地下水监测工作已经走过50年,回首起步、探索与发展的历程,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起步——与时俱进守初心,服务民生,服务用水
  地下水监测是认识和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制定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措施,保障人民用水安全,减轻和防止地下水污染及其相关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的重要基础,可以直接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支持和技术保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也是守住绿水常在、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50代初,受地下水监测设备检修、监控管理等因素影响,必须长时间户外工作、远离家人,工作经费有时也难以保证,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并不多。进入21世纪,地下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地下水监测工作进入稳步提高阶段。
  湖南省地下水监测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成立伊始,相继启动了长沙、湘潭、岳阳等6个城市区域地下水动态监测。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地下水已经是我省部分城市和许多农村地区唯一的供水水源,对地区地下水监测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三五”以来,湖南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基本方略,水利、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共同协作,不断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了《湖南省水法实施办法》《取水许可证制度》等相关法规,地方相继出台《益阳市城区矿泉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长沙市灰汤地热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条例,对推动水资源利用、治理、保护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方寸之地溯本源,服务社会,服务管水
  2018年湖南省地下水监测井达到306个,其中国家级监测井226个,省级66个,地市级14个。截至目前,湖南省地下水监测站网已实现对全省14个市州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测。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一直高度重视地下水监测资源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原则,省自然资源厅负责全省地下水资源监测管理工作,构建了省、市、县三级监测网络,以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地下水动态信息,进行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预警预报,并对监测设施进行日常维护。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全省地下水监测工作,统筹规划和组织建设全省地下水监测网络,开展全省地下水分析评价和预警预报,对全省地下水监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采用1+14地下水常规监测管理体系(即湖南总站+市州地环站监测模式),通过建立质量监督机制,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严格执行规范规程、有关法规、项目管理办法,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各市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监测管理工作,其所属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承担辖区内地下水监测具体工作,接受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技术指导和成果质量检查。
  2017年,郴州市地环站启动了对田家湾监测点的替换工程。项目由地方政府全额出资,自2018年3月17日进场至2018年4月12日完成抽水试验,工期26天,替换井位于在被替换井直线距离300米内,孔深238.46米,孔径150毫米,已经于当年4月份通过了成井验收,8月正式投入使用。为进一步做好地下水监管保护工作,杜绝监测设施被损坏的情况再次发生,郴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向各相关县、区自然资源局、分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地下水监测设施监管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相关设施的监管保护职责,进一步落实相关责任。
  2018年11月,“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站长总工程师研讨班”开班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王昆副局长、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李文鹏书记等领导专门调研了湖南省地下水监测运行维护情况,充分肯定了湖南省在地下水监测运行维护工作中所取得成绩和作出的贡献。
  三、融入——点滴之间担使命,服务大局,服务治水
  2018年2月2日上午,湘西自治州保靖县迁陵镇那铁村驻村扶贫队长彭小平同志一行5人,将两面分别写有“助力脱贫奔小康 用心测水引巨资”、“托举扶贫伟业 把脉地下水质”的锦旗送到了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这是湖南坚持用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融入社会民生公益事业大局的一个缩影。
  “地质环境工作结合扶贫攻坚、绿色资源开发利用是在地质大数据与服务战略下的必然选择,我们会继续就地下水保护开发、水质监测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李贵仁说。
  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多年来地下水监测数据的积累,为湖南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科学研究提供宝贵基础资料,在服务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地下水监管和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湖南省地下水监测工作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湖南省“碧水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政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为城市发展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当好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哨兵”。2012年月2月22日,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镇出现岩溶地面塌陷险情。当日,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15人立即赶赴现场展开应急调查工作,判断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的显著降低才形成的,根据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数据分析,结合监测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立即转移群众360余人,无人员伤亡。
  “把脉”地下水监测信息工程。长沙地铁1号线建设时,原计划从白沙古井旁经过,会不会使得白沙古井断流,或者水量变小、水质变差?这些都成为了人们争论的问题。最终,基于我们多年监测的白沙井泉流量变化数据,以及多家单位对白沙井补径排条件的分析论证,长沙地铁1号线为保护白沙井水源地而绕道,白沙泉至今得以汩汩流淌,白沙文化得以保护传承。
  做好八百里洞庭的“监测眼”。国务院2014年4月14日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洞庭湖区区域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洞庭湖区水安全重要性更为突出。目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下水水位水温监测站点有69个,根据检测数据分析,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中约有三分之一左右为不合格水,主要超标元素分别为铁、锰、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14个,监测成果为洞庭湖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四、呼声——任重道远大有为,加大保障,服务兴水
  地下水虽然具有可恢复性,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若长期过量开采,又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势必会导致资源量减少或甚至枯竭,并引发生态及环境地质问题。湖南省地下水监测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地下水资源适度开发与合理保护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基础工作滞后,历史欠账较多,一些问题依然突出。
  地下水资源保护亟待加强。由于地下水资源使用量的不断增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过度开采水资源的现象日渐普遍,不仅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还对生产、生活方面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给地下水监测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地下水监测站点覆盖不广。湖南省现有监测站点密度较低,覆盖面不广,大部分地区站网密度不能满足区域控制要求。有些地区现有的地下水监测站网控制程序不够,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的问题。
  地下水监测投入还需加大。多年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维护和修缮乏力,监测井孔淤堵严重,破坏损毁时有发生,地方政府的监测责任意识有待极高,站网调整和优化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初心不改,绿水长流。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公众关注度越来越高,“确保地下饮用水水质安全,让每家每户喝上放心安全的饮用水”,是每一位地质环境监测人的初心与使命,虽然面临一系列人员、技术、经费等问题,监测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湖南省地下水监测队伍定会攻坚克难。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