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乌蒙山区重大地质灾害易灾机理和风险防控研究”项目2025年度
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云南昭通召开

来源: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作者:张丽美、杨龙、朱赛楠 发布时间:2025-05-20
 

2025515日,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牵头承担的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乌蒙山区重大地质灾害易灾机理和风险防控研究”项目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云南昭通成功召开。会上,来自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长安大学、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等承担单位的课题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分别就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进行了成果分享与深入交流。他们详细汇报了研究进展、阶段性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项目负责人殷跃平院士对各专题汇报进行了系统性点评与建设性指导,为后续研究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2024年项目立项实施以来,各参与单位紧密协作,以镇雄县为核心研究区域,全面开展乌蒙山区地质灾害研究工作,在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与易灾地质结构类型、特大地质灾害复合失稳机理与防控、中小型地质灾害精准识别技术、高位远程地质灾害成灾风险分析软件研发、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冬季失稳机理与风险预警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从孕灾物质基础、层序地层结构和构造地貌样式三个方面揭示了乌蒙山区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地层重大地质灾害的主要控灾因素及其深层致灾机制。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初步形成了乌蒙山区斜坡形变探测新方法。同时,基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建立了中小型滑坡灾害隐患精准识别与风险区划智能模型,为云南省地质灾害精准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研发了高位远程地质灾害数值模拟软件,为乌蒙山区高位远程与空间预测提供科技支撑保障。构建了煤层采空区滑坡深部易灾地质结构模型,完善了典型滑坡立体科学观测系统,揭示了煤层采动作用下滑坡的破坏模式与失稳机制。初步探明了采空区覆岩破断沉降机理和煤矿开采施工工序对斜坡变形破坏的影响,为指导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下一步,将乌蒙山区彝良、盐津和大关等县城纳入重点研究区内,同时,进一步加强典型地质灾害联合物探、深部钻探、原位测试、深部温度和变形监测数据的耦合分析,提升科研成果的全面性和可解释性,并推动科研成果向实战应用的高效转化,为乌蒙山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