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西藏波密县与札达县典型地质遗迹赏析

来源:地调局环境监测院 王剑昆 发布时间:2017-12-26
  1.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嘎朗湖



  上图为嘎朗湖下游部分湖区景观,下图为嘎朗湖上游部分湿地景观
  嘎朗湖位于波密县城西侧帕隆藏布河谷内,为嘎朗国家湿地公园的主体组成部分,是由古乡湖上游帕隆藏布河谷两侧近南北展布的小支沟中早期洪积物堆积堵塞帕隆藏布河谷形成的堰塞湖。湖泊沿帕隆藏布河谷展布,其下游地段为嘎朗湖主体湖泊区,上游部分因湖水水位下降形成湿地,其对波密县城周围的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巨大。
  2.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帕雄古冰U谷

  遗迹点位于多吉乡帕雄村东侧,东经96°08′13",北纬29°52′40",海拔4556m,为一条近南北向展布的典型冰U谷,“U”谷谷底平缓延伸,两侧谷壁对称,形态优美,具极高的观赏价值。
  3.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米堆冰川



  上图为米堆冰川全貌,下图为米堆冰川前缘冰舌特征
  位于波密县玉普乡米堆沟内,冰川长 10km,面积近 30km2,为复式山谷冰川,其源头发育于海拔6000m左右的雪山,雪山上有两个巨大的围墙状冰盆,冰盆之面直立,如刀砍斧劈般。裸露的冰川呈灰蓝色,米堆冰川是波密县甚至是西藏地区开发较为成熟的现代冰川旅游景点之一,因其特征典型、冰川地貌类型齐全及典型的拱弧构造等特点,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的“选美中国”系列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冰川”第四名。
  4.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仲坝平卧褶皱


  上图为平卧褶皱照片,下图为平卧褶皱素描示意图
  遗迹点中心位于东经96°19′28",北纬29°35′55",海拔5112m,褶皱发育于玉普乡仲坝村附近的下石炭统诺错组(C1n)地层之中,地层岩性为为深灰色中层-中厚层状变质细砂岩与深灰色粉砂质板岩互层,夹浅灰色中层状结晶灰岩、变质安山岩、变质安山质晶屑凝灰岩。褶皱两翼及核部地层均为诺错组地层,平卧褶皱两翼地层、褶皱轴均近于水平,褶皱核部转折端为圆弧状,局部呈尖棱状。
  5.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巨型山体崩塌滑坡



  上图为易贡巨型山体崩塌滑坡全貌,下图为易贡巨型山体崩塌滑坡堆积区北西侧断层崖
  遗迹发育于波密县易贡乡扎木弄沟内,易贡大滑巨型山体崩塌滑坡从物源区、径流区、堆积区到次生地质灾害等整个灾害系统遗迹保存完整,物源区形成过程和演化机制、径流区的地形条件、堆积区堆积物特征等均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6.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巴尔沟内残丘式土林(蒙古包)

  发育于札达县巴尔沟内托林组(N2t)地层中,岩性主要为弱固结河湖相沉积,地层产状近水平,角度不整合于前古近纪地层之上。岩石为半固结砂岩、泥岩,经水流冲刷、风化及溶蚀作用而形成类似“蒙古包”的残丘式土林。
  7.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巴尔沟内城墙式土林(双龟出行)

  发育于札达县巴尔沟内托林组(N2t)地层中,岩性主要为弱固结河湖相沉积,地层产状近水平,角度不整合于前古近纪地层之上。岩石为半固结砂岩、泥岩,经水流冲刷、风化及溶蚀作用而形成类似“双龟出行”的城墙式土林。
  8.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香孜残柱式土林(蘑菇王国)



  发育于香孜乡乡政府北西侧约15km处的香也附近无名沟谷内托林组(N2t)地层中,岩性主要为弱固结河湖相沉积,地层产状近水平,角度不整合于前古近纪地层之上。岩石为半固结砂岩、泥岩,经水流冲刷、风化及溶蚀作用而形成类似“蘑菇”状的残柱状土林。各类蘑菇形态的象形土林分布在沟谷两侧半坡及山脊上,沟谷呈近北西向展布,延伸约3km,沟谷两岸高150~300m,谷底遍布各类土林石柱的倒塌体,堵塞在沟谷底。
  9.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土林

  发育于札达县托林镇北侧托林组(N2t)地层中,岩性主要为弱固结河湖相沉积,地层产状近水平,角度不整合于前古近纪地层之上。岩石为半固结砂岩、泥岩,经水流冲刷下,形成峰林、峰丛、孤峰等特殊地貌,远观山脊陡峭、重峦叠嶂,各种景观奇特万千、独具一格,形成县内一大景观。
  
  
  以上照片均由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提供。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